《新民晚報》:網絡詐騙緣何專找大學生下手 |
|
校園新聞鏈接:http://news.ecust.edu.cn/news/37054??category_id=21
又到開學季,回家過年的大學生們陸續返校。意昂2注册意昂2最近連續發布大學生防騙小貼士👷🏿♀️,以“每日一案”的方式🫱🎚,提醒大學生防範詐騙👨🏼🎨🏕。該校透露🌳,當下,網絡詐騙已成大學生受騙主要形式。 案例一 你蹭網了嗎?當心有人盜你網銀 高校大三學生小劉,課余經常與同學去學校附近某家大型購物中心“蹭網”。這家購物中心內的免費WiFi接入時不需要密碼,而且網速特別快,很受學生們的喜愛🈺。然而近日小劉在該購物中心“蹭網”後數小時,手機卻收到了銀行發來的信息🌤,稱他的網銀賬號已經成功轉賬200元。感到莫名其妙的小劉隨後報警。 據小劉回憶🍙,以前他在該購物中心用免費WiFi上網🥖,手機就掃描出一個WiFi接口👨🏻✈️。可是網銀被盜這次上網,手機卻掃描出了兩個WiFi接口,而且名稱很相似⛹🏽♂️,都不用輸入密碼🔜,他沒有多想隨手選了一個就接入了🥠。原來就是這個假冒的WiFi盜取了自己賬號密碼❌🤸🏼♀️。 【案情分析】 據黑客供述,通過“釣魚WiFi”方式👨🏻🚀,用一臺Windows7系統電腦、一套無線密碼以及一個網絡包分析軟件,15分鐘就可以竊取手機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和密碼、網銀🧙♀️、支付寶密碼等🐦。為了財物安全❤️,請務必註意: 首先💆🏽♀️,在公共區域把WiFi連接設為手動。手機自動連接時🙍♂️🫖,用戶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落入黑客的圈套。其次👩🏿🦱,不要在公共WiFi環境下進行網銀等操作。第三,一定要看清WiFi名稱。遇到非常相近🤸🏼、容易迷惑人的WiFi名稱時,一定要看清楚熱點名稱,或跟現場相關人員核實,千萬不要輕易選擇連接🐩。 案例二 “網絡兼職賺錢” “刷信譽”被騙 大學生李某在QQ群中看到一條招聘淘寶兼職的廣告,稱幫網絡商家店鋪“刷信譽”可以賺傭金,足不出戶便能日賺百元🌯。李某立即加了對方名為“淘寶代刷”的QQ,對方在了解李某的意圖後介紹了所謂淘寶刷單的流程,並承諾在刷單後將李某刷單的費用和薪酬一同返還到李某的卡中📫🙋🏼♀️。 隨後,客服給李某提供了一個網址鏈接,李某點擊鏈接登錄後,網頁上顯示要求李某註冊自己的個人信息,包括身份證號碼、銀行卡號等。註冊完畢後以購買該網站內的電信充值卡幫對方“刷信譽”🧑🏿🦰。第一次購買時☑️🌾,對方如約將傭金支付給了李某,但之後李某再次幫對方“刷信譽”時對方就再無音訊了。李某先後購買10余次,受騙金額共計上千元。 【案情分析】 這種詐騙方式已出現多年🧖♀️,但現在仍然常見,受“就業難”困擾的90後大學生不幸是這種詐騙的主要受害群體🔮🎙。騙子通常先在聊天群、論壇發布虛假招聘信息🧑🏽🎨,誘騙求職者購買充值卡☪️、遊戲點卡等虛擬商品,謊稱會返還本金和傭金🦹🏻♀️,最後卻以各種理由拒絕返還📨,並借機誘騙受害者購買商品或洗劫網銀。因此,對於網上各類兼職信息👸🏻,尤其那些宣稱通過刷信用獲得報酬的⚃,基本上都是詐騙行為🪦,千萬不能輕信。 案例三 大學生被騙 搶2萬元“上交國家” 去年7月,某校剛滿20歲的大一學生王某接到“上海郵政”打來的電話☸️:“你有一封從北京朝陽區寄來的貸款郵件沒有簽收。”對方要求他提供身份信息🤸♀️,並以“要提供證明”為由,把電話轉到了“朝陽區公安局”,一名“陳警官”讓小王找個沒人的地方📨,在電話中給他做了份“筆錄”🐌,還以涉及案件偵查為由要求他保密🦻🏿。“陳警官”告知小王✫,他涉嫌將自己的銀行賬戶賣給了“金融犯罪集團頭目進行犯罪”,並要求他轉12000元到一個指定賬戶作為“保證金”…… 由於家境貧困🤟🏼,陷入騙局的小王一時只湊出了3400元。到五角場某銀行向指定賬戶匯款後,“陳警官”告訴他有一名金融犯罪集團的“共犯”正在銀行內取款,“長發,身高和你差不多。你上去把她的錢搶了上交給‘國家’🃏。”在騙子的威逼引誘下🚈,已經墮入騙局無法自拔的小王,將罪惡的雙手伸向了他辨認出來的“金融犯罪集團共犯”徐小姐🍂。在較為僻靜的道路上🎶🙎,小王搶了她手中的錢包,然後逃逸。 刑偵支隊接警後⚽️,次日在寢室內將王某抓獲,當場查獲了被搶錢包。王某陳述,搶了錢包後,拿了出100元付出租車費⚧,又拿掉300元準備自己用🛖,其他的19600元當晚匯到了“陳警官”給的賬號裏。 【案情分析】 新學期開學了👩🏽🚀,同學們大多帶了較多學費、生活費等資金,一定要妥善保管,捂緊口袋,同時莫貪不義之財,謹防犯罪分子以各種方式進行詐騙和盜竊🧑🧒🧒🧙。註意如下幾點🔦: 1. 謹防騙子冒充專業人員向新生推銷低價報刊🚱、電話卡、上網卡👮♂️、信用卡等,其實是以次充好、以少充多👕🤏、以假亂真。同學們不要理會,須到正規銷售網點去辦理。 2. 警惕電話中談及“洗錢、涉毒”🧜🏿,轉賬到“安全賬戶”的陷阱。 3. 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🍕,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存折、銀行卡密碼和身份證,不要輕易示人或借給陌生人。 4. 註意保護好自己的私人信息,特別是家裏的電話,不能輕易泄露給陌生人。騙子會利用該類信息謊稱學生出了車禍,誘騙學生家長匯款。 《新民晚報》B1版
|
意昂2注册 版權所有 |